爱上海后花园

您好,欢迎进入作文大全网站!

拥有海量精选作文
话题、写人、写景、游记、状物、叙事
您当前的位置:作文大全>中学作文>初二作文>正文

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

时间:2022-09-22 16:58 

  在班级里,总有一些同学作文写得非常优秀而让人羡慕,也有很多同学写得很吃力,且没有兴趣,其实写好作文也是需要平时多积累多练习的!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【经典8篇】,欢迎大家阅读交流!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1

爱上海后花园  “咚咚锵,咚咚锵,财神爷来咯……”两只桨在“海浪”里翻腾,两条腿快速的前后翻飞……这,就是我美丽家乡的习俗——划旱船。

  划旱船,顾名思义,就是在陆地上划船,“旱船”是依照船的轮廓而制成的木架子,然后在木架的周围围上蓝色布帘,画上白白的波浪,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。通常是一位姑娘,从旱船底下的洞钻进去,手扶着船迈着碎步往前走。当然,每条“旱船”旁边都有一位右手摇蒲扇,左手扶桨的“艄公”,他一手比画着蒲扇,一手摇着桨,同时两人高声的唱着戏,一艘快乐的“旱船”就出发啦!

  新年喜庆的“划旱船”活动开始了,整条街上挤满了围观的乡亲,人头攒动,摩肩接踵,好不热闹!突然,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张望——“旱船”划过来啦!

  一个身穿红袍、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“旱船”中,迈着欢快的碎步往前走,跟在她身后的艄公,一边使劲地舞着蒲扇往旱船帘子上扇风,一面划动着桨,旱船摇摇摆摆,犹如在大海上航行,惟妙惟肖!

  这时,只见那艄公扯开嗓子高声唱戏:“今年风调雨顺,哟……哟……”看热闹的乡亲们和着艄公身后的乐团一起应声:“哟……哟……”同时锣鼓恰到好处地敲了起来:“咚咚锵!咚咚锵!”所有的声音交融在一起,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杂乱,反而是那么和谐。那么铿锵有力!别有一番韵味。

  忽然,艄公将蒲扇别在腰间,一手扶船,一手加大力度划桨,原来这是遇上“惊涛骇浪”了!“财神爷来咯,哟!哟!”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来,乡亲们高亢的声音一唱一和:“哟……哟……”这不仅是家乡传统的习俗,更是人们在祈福,盼望着今年大丰收,风调雨顺。 (作文大全爱上海后花园 yzklyx.com)

爱上海后花园  “财神爷来哟……”随着旱船摇摇晃晃的远去,声音也渐渐散去,夕阳西下,小镇慢慢恢复宁静,但方才那高亢、激昂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乡亲们心中,陪伴他们开始新的一年……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2

  进入腊月,家家都盼着过年。过年的准备忙碌而愉悦。大人们忙着采办年货,打扫除尘,祭拜先祖,忙活年夜饭。我们男孩子参与最多的是贴春联和放鞭炮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换成鞭炮,和小伙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。我拿出一根“老鼠尾”点燃,随着手臂的挥舞,它开始翩翩起舞,在夜色中闪耀除一个个迷离的光圈。它一点点燃烧,不停的发出“吱吱”的声响,我的手指也跟着一点点热起来。看着它慢慢熄灭,只剩一股烟还在不屈不挠的缭绕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另一个伙伴从裤兜了抓出一把响炮往地上一洒,其他人纷纷冲上去踩,看谁踩的多,踩中一个就发出“啪”的一声。空地上一阵纷杂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“啪啪”声。伙伴们兴奋的不得了,闻着空气中呛人的烟硝味也照旧乐开了花。

  大人们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级的小玩意儿了。他们放的“二踢脚”威力巨大,点着以后,“碰”的一声蹿上空中,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发出闪光,接着一声巨响,如炸弹爆炸一般。小孩被大人们护着躲着看。震耳的声音还未息,又来一个鞭炮,一而再,接二连三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爸爸告诉我,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时候是用来驱赶年兽的。年兽平常在深海里睡觉,到了年底,它非常饿,就爬出海洋,到陆地上面来吃人。为了赶走年兽,百姓们想了很多办法。最后发现,年兽惧怕红色的东西,火光和巨响。于是家家过年放鞭炮,贴春联。年兽赶跑了,这年也就过了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春联不仅辟邪避祸,还寄托了人们的企盼和美好愿望。家里有孩子上学的,就贴”金榜题名“;家里有老人的就贴”福寿安康“;家里做生意的,就贴‘日进斗金’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我看着这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,脑海中浮现出王安石的诗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这正是过年的真实写照啊。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3

  我的家乡在山西,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,十分有趣。

  就拿端午节来说吧,在这一天里,人们会吃粽子,喝雄黄酒,戴花绳。而这些习俗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时候一次戴花绳的有趣经历了。

  那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,有一次端午节,妈妈从街上买回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绳。花绳,又叫五彩丝,也叫五色丝,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,很漂亮。妈妈在我的手腕与脚腕上戴上花绳。许久后,我心生疑问,便对妈妈说:“妈妈,在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带这种花绳呢?”妈妈对我说:“古时候,这种绳子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,并不像现在这么多颜色。而这五种颜色也代表着五行,据说可以避邪。”那时我不懂,又问:“妈妈,邪代表什么呀?”妈妈又说:“就是不好、不正义的东西,你长大就明白了呀!”“哦,原来是这样……”

  端午节后的一天,下雨了,妈妈便把我的花绳丢在水泊之中了。我又不懂了:“那么漂亮的花绳为什么要丢在脏水里呀!”妈妈说:“顺着水流走,代表着烦恼与忧愁都漂走了。”“那我一定会很开心了。”“哈哈……那只是一个说法而已。”“啊?好吧!”

爱上海后花园  后来我们还吃了粽子,粽子里放着江米和红枣,还有花生米。吃的时候放点儿糖,甜丝丝的,可美味了。那种味道令人留恋,让人怀念。后来我才得知端午节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,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中华民族风俗源远流长,从古至今,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。每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,、特殊的意义,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。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4

  俗话说: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。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,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,小伙伴们,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!

 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,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爱上海后花园那么热闹,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,过好元宵节,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!

  正月十五闹花灯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,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人们三五成群,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,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,东逛逛、西看看。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,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,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,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、赏灯、猜灯谜。孩子们吃着以芝麻、白糖、豆沙等馅料,用糯米粉包的圆子,寓意着团团圆圆、吉祥如意;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、大地回春的夜晚,象征着春天的到来,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,聚集在一起,欣赏着美丽的夜景、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。

 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,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,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,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“燃灯表佛”,参拜神佛。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,直至现代,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,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,在丝带上写着谜面,让大家来猜谜底,大人们聚集在一起,互相竞猜着,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,终于猜出谜底,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,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。

  走在喧闹的街上,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,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,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,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,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。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5

爱上海后花园  “咚咚咚,啪咚咚咚咚!”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热闹极了,街上人流如潮,到处一片喜庆的红色,声音就像放鞭炮似的连绵不绝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在我的家乡,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划彩船,更少不了围观的群众,一个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在踩船里把脚伸出来,两只手抓住彩船两边,旁边有两个手拿红绸带同样穿着花花绿绿的,三个人随着旁边唱的那个老爷爷的节奏,迈前迈后地扭动着,丝带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飞舞,旁边还有一套乐队,敲敲打打,欢庆新年来到,并祝愿明年有一个好收成。

  每当街上一开始吆喝,我都会跑到楼下等待表演,街上沸沸扬扬,满街的人都盯着他们,很快锣开始敲了,“铛一一铛一一”有节奏地发出声响,突然,一转话风,鼓也加了进来,老爷爷拿起木棍,摸摸胡子,开始唱道:“嘿呀!胡呀啦胡也!嘿呀!呼呼呀胡也!”走过的巷子无不欢声鼓掌的,“啪啪啪”的掌声在人满为患的巷子里响起,过了好一阵子才停息。停顿片刻后,那老爷爷用头大身细木棍轻轻地敲着,有一水盆那么大的鼓,越敲越重,越敲越快,突然一停,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一眨眼,管弦乐组做好了准备,乐器一起奏了起来,老爷爷唱歌像小鸡啄米一般,字字清楚不含糊,在最高潮的时候,三个人同时从一间房门走出来,划起了彩船,调子又回到了开始的调子“嘿呀!胡呀啦胡也!嘿呀吗胡呀吗胡也!"也许这就是告诫人们勿忘初心的根本吧!

爱上海后花园  节目到了尾声,唱歌的老爷爷声音越来越小,划彩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!红色的彩带丝绸却还舞得起劲,上下翻舞着。是啊!传承的中国长河就如丝带一般,永远也不会断掉,那些铭记的与永远的,永远会传承下去吧!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6

爱上海后花园  我的家乡叶家是淳安县威坪镇六都的一个大村庄。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,而舞龙就是这里最热闹的风俗了。

  舞龙的时候,人们可以向龙祈祷幸福、祝福吉祥。每年的正月初三,就是舞龙的日子。

 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,广播里响起了招人参加舞龙的声音。我们在家闲着的人都去参加舞龙这个活动。因为舞龙不论男女老少,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可高兴坏了,便和几个小伙伴去当彩旗队的成员。我们练习了好几个小时,为的是在观众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态。3:00多钟的时候房顶上陆续升起炊烟,在4:30左右家家户户陆陆续续都吃好了晚饭。虽然舞龙还没有开始,但人们都还是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上等候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当天一擦黑儿,舞龙就正式开始了。演员们都穿着各种各样的古装,敲大鼓的人有节奏地敲起来‘咚锵咚锵咚咚锵’,这个鼓声给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感。舞龙的队伍要出发了,此时,已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不断,但观众还是为队伍让出一条道路来。队伍走到哪儿,观众就跟到哪儿。整条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,鞭炮声不断,一串串烟花陆续射入天空,在天空中绽开了笑脸,仿佛就是在办喜事,真是热闹非凡,灯红酒绿!

爱上海后花园 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游行,我们把大龙头放在大会堂里,有无数的人来参观,并且于龙头合影,人们还轮流去摸龙头,并且向龙祈祷幸福,祝福吉祥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到了8:30左右,舞龙结束了,人们都回家了,各家门口都堆放着爆竹纸。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一舞龙。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7

  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”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饺子,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汤圆,而我的老家在过春节时会吃苕(sháo)粉坨,寓意团团圆圆。

 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,不过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,而且里面的馅料多用五花肉、萝卜丁、藕丁等调成。

  我听妈妈说,包苕粉坨讲究一个快字。首先是做苕粉皮,我们先用开水冲泡红薯粉,在它凝固时立刻倒入保鲜袋保温。不过不要以为这就能休息了,现在才是重点,我们需要迅速开包,因为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。包苕粉坨分三步:先是把刚做出来的苕粉皮捏成窝窝头的样子,然后把调好的馅料放进去,最后收口,一个饱满的苕粉坨就做好了。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,而我这种新手做的,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'了。

  苕粉坨做好后,那自然是要去煮了,不得不说,这煮苕粉坨也是一门学问。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钟。煮的时间短了,那苕粉坨就不好吃。煮的时间长了,那苕粉坨就要“破肚流肠”了。

  煮好后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,外皮晶莹剔透,里面的馅料诱人至极。这时的苕粉坨已经可以食用,但我们家一般还要用酱油、蒜瓣炒一下,这样可以让苕粉坨更香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苕粉坨出锅后,香味扑鼻,原本晶莹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层酱油,让人食欲大发。不过这时可不能直接吃,刚出锅的苕粉坨烫得很呢,我们要先在皮上咬一个小口,然后往里面吹吹风,等它差不多凉了才能吃。一口咬下去,富有韧性的苕粉皮,脆爽的藕丁,飘香的五花肉,浓郁的酱油……这多种口感夹杂在一起,那味道无法形容。

  不过苕粉坨因为制作繁杂,而且不易储存,所以一般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。

 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8

爱上海后花园  在我的老家徐州,过年的风俗还真是不少。挂红灯笼,包水饺,舞龙狮,放鞭炮……人们忙前忙后,接春纳福,忙得不亦乐乎。其中独具特色的就是写春联。

  徐州的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——书法非常热爱和重视。村居委会规定:每家每户都要买红纸,自己写对联,然后全村进行比赛,评出一、二、三等奖。书法是我的强项,我想大展身手,就自告奋勇写春联。妈妈在一旁小声说道:“你不要小瞧村子里的人啊,这可是群英荟萃、卧虎藏龙的地方。”我听了妈妈的话,好奇心很快就被激发了,我想看看我的书法水平能在村子里排到第几名。

爱上海后花园  大年三十的早上,我们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,我按住纸,提起笔,蘸点墨,开始写第一个字“五”。“横”轻落笔,到三分之二处,按压毛笔,最后收笔。笔断意连,连到下面的“横折”,在折笔处立锋换面,保持中锋竖下来。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毫端,毛笔走到哪儿,我的眼睛就跟到哪儿。“五”这个字很快就写好了。我抬起头,大家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,这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。我又饱蘸墨水,一鼓作气写完上联“五湖四海皆春色”,下联“万水千山尽朝晖”。横批“万象更新”中的“新”比较难写,我认真琢磨着它的字形、笔画。左边高,右边低,左边窄,右边宽,回想老师上课讲的注意点,然后一气呵成,上联、下联、横批的书写都是那么完美流畅。大家看了我写的春联,不禁啧啧赞叹:“这幅春联如同行云流水,真是妙笔生花呀!”我听了大家的夸奖,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。

  评选的时间到了。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,认真对比,名次很快就出来了。第二名,我是第二名!我开心地合不拢嘴,望着第一名的春联,暗下决心,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超过他。

  写春联的比赛不仅是家乡过年的风俗,也是家乡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。一代代接班人把毛笔拿起来,使过年的味道更加浓郁,也让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。

  延伸阅读: 第一次买东西作文(最新篇)初二英语作文300字【热门10篇】烤红薯作文(汇总篇)初二的梦想作文【通用4篇】有你相伴真好作文(优秀篇)爱上海后花园 ,感谢查阅,欢迎交流!

相关推荐

最新推荐